2014

07/24

19:27

来源:

吐鲁番地区民宗委

【字体:

访问量: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吐鲁番地区中心医院 高杉)

  •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4日
  • 来源:吐鲁番地区民宗委

吐鲁番有一位“高杉古丽” 

天山雪莲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在吐鲁番,有一位医生,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大爱的情怀,使众多垂危的生命获得新生,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诠释自己对各族患者无私的关爱,她就是吐鲁番地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高杉。许多了解她的患者并不叫她名字,而是亲切地称呼她为“高杉古丽”。 

“古丽”,维吾尔语为“花朵”的意思。在火洲近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洲面积不足13690平方公里,在有限的绿洲中,高杉,无疑成为一朵绚目的民族团结“花朵”。 

高杉,女,汉族,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内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参加工作。她工作的第一站在地区医院,人生也从此有了新的定格。 

爱事业 胜过爱家人 

吐鲁番中心医院坐落在地委、行署的马路对面和侧面,近的相距直径距离不足50米,远的直径距离不足80米。吐鲁番中心医院前身是一个门诊。由于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中心医院多年来也一直在爬坡过坎中艰辛探索。当沿海、内地“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焦点时,我地区的看病难表现出了别样的形式:缺医、少药、缺设备、管理落后是常态,没有便捷、快速、有效的重症急救绿色通道,优质医疗成为各族群众的期盼,成为地委、行署领导的一块“心病”。在吐鲁番64万多的总人口中,维吾尔、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近80%,一些重症患者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患者对地区中心医院极不信任,有的甚至不顾一切将危重病人转至距吐鲁番约400里路的乌鲁木齐市重点医院。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救治不及时、造成至少五六十人途中丧命,每年在乌鲁木齐市就诊的患者检查医疗费用达一千多万元。许多家庭因失去亲人承受了无尽的哀痛,许多家庭因大病到异地治疗因病返贫。几年前,地区中心医院医患纠纷不断,医闹事件严重,每年大的医疗纠纷10多起,患者亲属在地委、行署门口打横幅、摆尸体,有的群众还把医院称为“731”医院,医患矛盾尖锐。地区中心医院的许多医务工作者都感到在这里工作抬不起头,一些稍有些背景的医生,纷纷跳槽、转行。地区中心医院发展遇到了人才危机,遇到了“寒流”。但高杉选择了坚守,选择了担当。 

2005年非典流行、2007年吐鲁番监狱暴发伤寒疫情、2009年甲流暴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高杉每次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加一线防疫工作,把风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他人。抗击非典期间,她白天晚上住在疫区及隔离病房观察病情,连续20多天没有回家,直到患者一个个得到治疗并病情好转出院,高杉才回到七十岁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女儿的身边。她深爱家人,更挚爱自己坚守的事业。在等级医院评审期间,她每天都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第二天依然按时上班,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就算再累,她在同事和患者面前依然表现得充满活力。上班时从未见她有空闲的时候,遇到“难缠”的患者,她用一种让患者容易接受的言语向其传递想法,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她的工作态度和处事方法深深的地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1年,地委行署借助湖南省对口援助力量,作出了优化资源布局、办人民满意医院、创办地区中心医院的决策。医院党委坚持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提出了科教兴院、人才立院战略。医院选派了一批业务骨干赴国内重点医疗单位学习培训,高杉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先后被医院派到解放军301医院、湖南省一些重点医院学习、进修,她立下志愿,竭尽所能,进一步学好本领,用精湛的业务为各族患者看好病,赢得人民的信赖,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医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2年,吐鲁番地区中心医院党委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决定成立重症医学科(ICU),开辟重症急诊绿色通道,方便重症患者便捷安全高效就医,学成归来的高杉被医院党委委任为重症医学科主任。从接过委任状的那一刻起,高杉就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由来自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组成的大科室,人员27名,少数民族医务工作者占78%。科室成立之初,医院可谓倾全力支持,派出的人员最多、设备最全,但科室无论是整体人员素质,还是硬件设施,均与内地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一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医疗技术,但对重症救护了解不多。科室成立之初,高彬带领同志们一项项攻克技术难关,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她对待身边的同事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刚参加工作分到重症科的年轻护士中,维吾尔族、回族占大多数,她们对医院环境、医疗技术和医院服务流程认识欠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有些不适应,想家想亲人。高杉就经常在工作之余和他们聊聊家常、关心他们的吃住情况,还不厌其烦地给他们传授医疗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她时常组织医疗和护理技能操作知识竞赛,帮助科室人员积累临床经验。在她的指导下,医生卡斯木、祖丽飞雅,护士阿依古丽、乌日古丽专业理论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并在2013年吐鲁番地区中心医院“天使杯”技能大赛中取得团体第一的好成绩。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过生日,高杉依照不同民族风俗提前准备一份小礼物,给他们意外的惊喜。有的同事家在乡下,高杉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让同事们回家过节团聚。在高杉的影响下,科室人员相处融洽,医护人员与患者亲如一家人。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为科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浪淘沙始见金。高杉同志怀着极大热情在祈求生命起死回生的险滩不断探索跋涉,在地区ICU打造出了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专业医护队伍。 

用心点燃希望,以爱温暖心房。在高杉的带领下,吐鲁番地区ICU已能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全面提高了吐鲁番地区整体医疗救治水平,挽救了更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降低了病死率,提高社会效益。科室成立两年来,ICU共收治病人1400人次,无一例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许多危重患者从重症急救通道得到及时救治,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恢复健康,病人满意度在95%以上。湖南援疆专家高度肯定和认可重症医学科,来重症医学科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科室成为医院救死扶伤的亮丽窗口,“高杉古丽”成为传播、培植民族情谊的桥梁和纽带。 

爱患者 胜过爱亲人 

吐鲁番ICU成立后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不幸遭遇车祸的十八岁男孩玉素甫,病人颅内多处挫伤、出血、生命体征严重紊乱,送到ICU时已形成脑疝,但病人无手术指征,只能保守治疗。看着家属悲伤、期盼的目光和同事犹豫的神色,高杉果断采取了抢救措施!脱水、止血、脑保护、脑脊液置换、机械通气、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防止并发症……为了能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高杉白天第一个到病区,夜晚最后一个离开病区。伴随着呼吸机清脆的气流声,高杉坚守在病人旁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有时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无论多晚,她也要从家赶来指挥抢救,等病情稳定,许多时候已是东方泛起微光之时。尽管高杉已经疲惫不堪,但她还要详细地交班、查房,与医生们商讨抢救治疗的方案。为了抢救病人或查阅资料,她常常泡一碗方便面充饥。第十九天,病人有了反应,一个半月后,病人的神智终于清醒,当时他微弱地叫出一声“阿帕”的时候,病人的妈妈“嗵”地一声跪在了高杉的面前!此情此景,无人不为之动容!高杉不尽挽救了一个男孩的生命,还挽救了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由于高杉的突出工作表现和朴实待人的真诚,她赢得了当地各族同胞的信任和尊敬。许多维吾尔族患者或家属一到医院,就去找“高杉古丽”。 

质量第一,患者至上。在重症医学科,高杉经常用院训勉励自己和科室工作人员。在这里,她经常会碰到白血病、尿毒症、癌症的患者。这些患者被疾病折腾得一贫如洗,有的病人卖房子,卖地凑钱来治病。高杉花尽心思、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医药费。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不用进口药。对每一位病人,她都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液体量的多少,各种液体之间的顺序,时间安排,副作用的预防等等,关怀无微不至。 

医生关心患者,患者热爱医生。每天清晨,高杉带领医生查房,都会受到患者热烈欢迎。病房里的患者,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非常喜欢她,亲切的称她为“高杉古丽”。患者将她当作自己的亲人,她也将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亲切地与患者打招呼、交流,很多老患者有什么需求都会及时给她打电话,她会不厌其烦的一一解释。高杉对待患者不分民族,如亲人一般。重症医学科经常收治一些病情危重的患者,如车祸、突发事件,身边没有亲属的患者,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先用自己的钱垫付医药费,并给病人送饭、送水,无微不至的照顾。2013年7月,ICU收治2名在泥石流中遇险的维吾尔族伤员,患者生命垂危,但此时他们的家人都还没有找到。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们都有可能没有亲人的陪伴,高杉先垫付医药费,并在科室成立专门治疗小组,全科医护人员分工协作,不分昼夜的守候在病人身边,持续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测,整整两天两夜持续奋战,2名患者病情终于转危为安。他们的家人紧紧握住高杉主任的手,一连串的“亚克西!”说得真诚而深沉,家人面对高杉早已泪流满面。 

2012年12月一天夜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高杉从睡梦中惊醒,120接入了一名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病情危重,呈昏迷状态,血压测不到,呕血量1500ml。病人为一名外地维吾尔族男性青年患者,身边无亲人。听到这个消息高杉主任带上家中备用1000元钱,立刻赶往医院,下楼梯时不慎摔倒,左脚踝部剧痛,她顾不上查看自己的伤情,到医院后,安排护士给患者办好住院手续,自己组织科室人员全力抢救,经过昼夜奋战,患者逐渐清醒过来,血压回升,出血停止。看到病人转危为安,她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回到办公室才发现自己左脚踝又红又肿,可是她说这不要紧。维吾尔族大姐早拉木因冠心病、心律失常危及生命,急需住院治疗,但因她丈夫当时不在身边,大姐无钱住院。见此情景,高杉立即到住院处为病人担保办理了住院手续。由于患者救治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第二天丈夫赶来,得知情况后无比感激。类似这样的事例经常发生,患者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她都给予及时帮助。高杉的这种不分民族、不分贫富的行医态度,展现了她高贵的品德修养和民族团结的情怀。许多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总想找个机会表达一下谢意,但无一例外会被高杉婉言谢绝。 

工作十余年来,高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族团结的大爱情怀,吐鲁番中心医院众多临床、门诊科室深受其影响,都成为展示民族团结风彩的亮丽窗口。众人拾柴火焰高,地区中心医院也已步入创建三甲医院的行列,投资过亿的新病区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医院发展成为地区重点窗口单位,去年取得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医院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成为百姓满意、地区领导满意的综合医院。高杉完成的课题多次获得吐鲁番地区科委、科协进步奖;发表论文12篇,其中撰写论文《2003~2004年新疆吐鲁番艾丁湖乡人群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获2008年度华西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血浆TNF-α、BNP水平在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获得了实用医学新进展与2013年度全国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主编《当代临床医学研究-内科学》;高杉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同事和各族人们的信任和好评,收到了许多患者的表扬信和锦旗,多次被吐鲁番中心医院评为先进和优秀个人,并在“9·6”伤寒疫情中受到地委、行署表彰。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民族团结的乐章,用爱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天山脚下。 

【打印本文】 【关闭】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