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1/21

19:23

来源: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访问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夏镇色日克墩村:接续守望相助 共享幸福家园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1日
  •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字昂余宗璞

11月11日,走进托克逊县夏镇色日克墩村,一排排安居富民房整齐划一,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果蔬飘香。村史馆与土陶技艺馆内,参观者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一幅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谋发展的和谐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展。

“我们村先后荣获吐鲁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托克逊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这些荣誉是全村各族群众六十余载接续奋斗、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该村党总支书记沙塔尔·巴哈依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色日克墩村村史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字昂

时间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一批批支边青年响应号召来到这里,与当地群众共同开启了开荒拓土的奋斗历程。没有住房,大家便合力搭建起遮风避雨的窑洞;缺少农具,就相互转借、共同使用;每逢红白喜事,全村人都会主动上前搭把手,不同的风俗习惯在相互尊重中悄然交融,守望相助的深厚情感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沉淀、历久弥新。

如今,在色日克墩村的“和谐巷”里,这样的情谊仍在日常中温暖延续。沙塔尔朝着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范花强热情地喊道:“范老哥,忙完就来家里坐坐,羊肉都煮好了!”这样亲切自然的互动,早已成为村里司空见惯的风景。两家几十年的互帮互助,结下的不仅是个人情谊,更是色日克墩村民族团结精神代代相传的缩影。

深厚的感情基础,需要坚实的发展成果来巩固。近年来,色日克墩村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村党总支牵头实施了知青小镇安居富民房建设工程,72套安居房和40套保障房拔地而起,让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面对137座老旧大棚效益不高的问题,村党总支积极争取53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完成了大棚的标准化改造,并领办新春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12户村民发展大棚果蔬种植,将昔日的普通大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棚”。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色日克墩村各族群众携手同行。村民何燕与阿山木丁·沙地克扎根养殖业,专注养殖斗鸡、吐鲁番黑驴、托克逊黑羊等特色品种,带动了3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实实在在的举措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6.39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1.5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4862.425元,村民的获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色日克墩村土陶技艺馆一角。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字昂

时光流转,村容村貌已然焕新,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谋繁荣发展的初心从未改变。村土陶技艺馆内,一件件造型古朴的土陶制品深受游客喜爱,这些作品均出自村民何宜江之手,而他的师傅正是当地知名的土陶艺人热依木·玉素甫。两人因对传统技艺的热爱结缘,师徒二人在传承与创新中相互借鉴,不仅让土陶技艺重焕生机,更在朝夕相处中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发鲜艳。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所在。2024年建成的100平方米村史馆,馆外陈列的滚石、碾子、犁耙等老农具,馆内展示的煤油灯、木斗等生活用品以及老证件、票据等实物,全景式呈现了色日克墩村从“支边村”到“模范村”的蝶变,让各族群众在回望历史中凝聚情感、增进认同。成立于2006年的“石榴花秧歌队”更是村民文化生活的亮点,精心编排的《祖国你好》《歌唱祖国》《苹果香》等节目,让村民们在欢歌笑语中铸牢文化认同的根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句口号,更是乡亲们幸福生活的‘根’与‘魂’。”沙塔尔深有感触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共同体意识落实到更实的行动上,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整合旅游资源、办好民生实事,让色日克墩村真正成为各民族共有共享、共生共乐的和谐家园。”

[责任编辑:向荣]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文】 【关闭】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