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010598667/2025-00427
  • 发布机构:吐鲁番市人民政府网
  • 发文字号:〔〕号
  • 公开日期:2025-06-26

吐鲁番市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时间:2025-06-26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及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城镇住房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新疆2025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部署》等文件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1535”工作思路,积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新变化,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结合吐鲁番市实际,制定《吐鲁番市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决策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工作要求,以稳市场、保民生、促发展为主线,深化保障+市场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结构,提升住房品质。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市更新,切实满足各族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需求,实现住房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推动吐鲁番市房地产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总体目标

2025年,吐鲁番市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锚定“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总目标,围绕“稳市场、保民生、提品质、促转型”核心任务,综合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二、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

2025年吐鲁番市住房发展致力于实现房地产市场优化升级。首先,提高刚性住宅需求的保障水平,确保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让更多家庭能够实现居有其所。其次,持续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在住房品质方面,打造“安全、舒适、智慧、绿色的好房子”。构建更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实现吐鲁番市房地产新旧模式平稳过渡。

(一)住房供应规模与结构

稳步实施住房供应计划。住房供应宜遵循“以人定房”原则,与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适配,供应结构以刚需及改善型住房为主导。2025年,计划推进9个新建商品住房开发项目,新增商品住宅建筑面积约为27.01万平方米,住宅新开工套数2001套。

(二)用地供应规模与结构

动态平衡土地供应计划。基于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紧密结合吐鲁番市经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经综合考量2025年新建住房需求规模及现有存量居住用地情况,2025年度,计划供应居住用地面积约18.45公顷(折合276.75亩),该计划以动态弹性平衡为核心原则,旨在精准匹配市场需求,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供给或供应不足。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

强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在户籍低保低收入人群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聚焦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新落户大学生、城镇住房困难低收入城镇工薪等群体,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强化保障性住房全流程管理,做好多渠道资金申请和筹集。2025年计划建设107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实施高昌区350套棚户区改造。计划实施24个小区共10580户的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拆墙并院、连通小区道路、优化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举措,打造“完整居住社区”和“智慧社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与宜居性,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四)金融政策持续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发挥融资协同效应,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全面摸排2025年房地产项目融资需求,将符合“5+5”要求的项目纳入“白名单”,通过新增贷款、存量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应贷尽贷,重点支持新建住宅项目,实现应进尽进,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持续加大公积金保障力度。延续“县域首套优惠”政策,大幅提升贷款额度,单方缴存家庭最高可贷72万元、双方缴存家庭最高可达96万元,为刚需及改善型购房提供强力支撑。创新推出直系亲属公积金互提政策,允许提取父母、子女公积金支付首付,全面放宽新市民、多子女家庭及引进人才的购房资金限制,切实缓解首付压力,让住房保障更有温度和吸引力。

(五)加快项目审批效率优化项目审批流程

推行“极简审批”模式。严格落实《吐鲁番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缩短至45个工作日。积极推广“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机制,提升审批服务便捷度。

)住房与住区品质提升

提高新建社区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实现新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100%,完善线上线下社区服务,提升品牌化运营水平。依据《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鼓励房企和建筑施工单位建设“好房子”,落实“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目标,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定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具有不可替代的纲领性、底线性引领作用,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数据汇聚融合,推动房地产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建社区配置无障碍设施、社区养老托育服务中心,引入智能安防、智慧物业等。2025年计划选取2~3个不同居住需求和建筑类型的房地产项目作为“好房子”建设试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与模式。

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确保新建住宅中按一星级绿色建筑建造。加强绿色建材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等项目优先采用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中的产品,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新阶段。

    三、实施保障措施

    )健全要素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同

构建“人、房、地、钱”要素联动体系,明确部门职责。自然资源部门精准供地,住建部门强化市场监管与项目推进,财政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多渠道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上级转移支付资金,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服务,金融监管部门防控风险,形成政策协同、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分类精准供给

构建“市场+保障”双轨制供应体系,以需求为导向调控增量、优化存量。强化保障性住房供给,重点覆盖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等群体,规范资金筹集与全流程管理;推进“好房子”建设,完善社区配套,优化交易政策,释放改善型需求;抢抓城中村改造政策机遇,推行货币化“房票”安置,消化库存;逐步推行现房销售,优先在保障房及低库存区域推行,提升市场透明度。

(三)科学调控土地供应,优化资源配置

遵循“盘活定供、以需定地”原则,全流程管理土地“批、储、供、用”环节。严格执行净地”出让,腾退低效用地,用好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政策,平衡市场供需,缓解房企资金压力,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居住品质

完善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老旧街区改造及城市更新机制,建立项目清单分类推进。基础类改造聚焦水电气、消防、安防等设施升级;完善类改造增设停车、养老托育等配套,同步加强物业服务监管与社区文化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社区环境。提升类改造结合社区需求,建设养老托育、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多维度提升居住品质。

(五)强化房屋质量安全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强化房屋安全标准规范监管,压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业主“预看房”制度,探索长效监管机制,降低安全事故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六)优化融资协调机制,促进银企协同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严格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定期组织部门会商,精准推送融资项目“白名单”。扩大机制覆盖范围,优化审批流程,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加强贷款资金封闭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信心。​

)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

以国家多部委联合提出的“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为纲领,紧密衔接发改委消费场景培育政策,构建多元化消费生态。联动住房与家装、家居家电消费,通过补贴、折扣等优惠政策,打造“购房-装修-消费”全链条;深化文旅地产融合,开发特色短租、康养度假住房项目,激活存量房产价值;优化社区消费场景,布局养老托育、健康服务等设施,提升居住吸引力;落实购房契税补贴,协同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扩大开发贷款规模,实现供需双向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