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人民政府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字昂热合拉
“这是用中药拼出的中国地图,这是京剧中的忠义脸谱,还有古筝、中阮这些古典乐器……”11月5日,走进高昌区亚尔镇亚尔果勒学校,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民族团结文化长廊里,中华民族优秀人物故事与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图文并茂;国防教育基地中,新疆各族儿女团结奋进铸忠诚的感人事迹以影像形式生动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展示区,学生们正围坐着交流古筝、中阮等古典乐器的演奏心得,每一处场景,都彰显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实践。

亚尔果勒学校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系列展板。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字昂摄
该校党支部书记李娟介绍,学校距离交河故城不足3公里,依托这一独特资源,去年推出了“交河小小解说员”项目,目前已开展相关活动两批次,全校25%的学生加入解说团队,在交河故城遗址为参观者讲述多民族共生的丝路故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国防教育是该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特色亮点。2022年学校挂牌“八一爱民学校”以来,与吐鲁番军分区携手开展“爱心书包捐赠”“学生集体生日会”等活动,为80余名学生送去关怀。
“通过参观和参加军事训练营,我知道了各族先辈共同守卫边疆的故事。”该校学生赛比热·吾买尔眼神坚定,“我要好好学习,做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守护我们的祖国。”

亚尔果勒图书角。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字昂摄
亚尔果勒学校的实践,是高昌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高昌区教育系统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构建起全方位育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昌区中小学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开设《可爱的中国》《中华民族大团结》等专题课程,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融入教学主渠道、浸润校园文化;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各类主题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亚尔果勒学校打造的国防教育基地。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字昂摄
课堂是主渠道。高昌区充分发挥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领航作用,建立教研共同体,推动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发展。通过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科目统编教材强化价值引领,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大练兵,打造5个示范校和“百节课程思政示范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嵌入各学科和“五育”全过程。依托吐鲁番博物馆、交河故城等18个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中华情高昌行”研学品牌,研发《华夏同源盛世高昌》大思政课,两条精品研学线路已吸引6000余名师生参与;开展“祖国情·中华行”“我的韶山行”等跨区域研学活动,组织190名学生赴北京、湖南等地交流,促进各族青少年深度交融。
如今,高昌区各中小学已基本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区、带)建设,培养了优秀的讲解队伍。从亚尔果勒学校的“国防+民族文化”品牌,到全区课程思政建设;从校园民族互助小组,到跨区域研学,高昌区教育系统正通过丰富资源、创新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师生心中深深扎根。
[责任编辑:哈力曼·艾尼瓦尔]